水处理设备、紫外线消毒设备研发制造

景观水、湖水、河道等净化治理设计与施工

泳池、水景喷泉、水上乐园等水循环设计与施工

污水、废水、中水回用、雨水利用等设计与施工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常用主体工艺流程特点


      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采用的主体工艺以A/O(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工艺为主。随着污水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与多元化需求,MBR(膜生物反应器)工艺、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也作为主体工艺运用到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中。由于采用其他工艺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效率较低或应用不广等原因,故笔者不予以分析比较。

      1、A/O主体工艺

      1.1、工艺原理

      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noxic/Oxic,简称A/O)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污水进入厌氧池后,与回流污泥混合。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吸收污水中的BOD,并将污泥中的磷以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混合液中。混合液进入好氧池后,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正磷酸盐到污泥中。由于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磷多于厌氧条件下释放的磷,因此,污水经过“厌氧-好氧”的交替作用和二沉池的污泥分离作用,最终达到除磷的目的。

      1.2、工艺特点

      采用A/O工艺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备降低有机污染物和除磷脱氮的功能,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较简便。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高,再加上污泥回流,反应池内活性污泥浓度较高,因此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由于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该工艺操作简单,运转费用低,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是目前较为成熟的生活污水处理工艺,能有效地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1.3、工艺流程说明

      由上图可知,生活污水经格栅进入调节池后,由污水泵抽送至A级生物处理池(兼氧池),兼氧池内挂有弹性填料,通过吸附在填料上的兼氧细菌的吸附水解作用,使污水中对生物细菌有抑制作用和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水解,大分子的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的有机物,并对固体有机物进行降解,减少了污泥量,降低污水中悬浮固体的含量,并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使从后级好氧段回流的硝化液中的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兼氧脱氮菌的作用下形成气态氮从污水中逸出,达到脱氮的目的,从而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提高污水的生化可降解性,并去除污水中的氨氮和悬浮物。兼氧池出水进入O级好氧接触氧化池,好氧池内好氧微生物在水体中有充足溶解氧的情况下,利用污水中的可溶性污染物进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去除污水中可溶解性污染物的目的。好氧池出水自流入二沉池,污水中大部分悬浮物能在此得以有效去除。二沉池出水自流入中间水池贮存,再由中间水泵提升到砂过滤器去除水中胶体、颗粒、悬浮杂质,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后,消毒排放。经格栅处拦截的栅渣定期清理外运,二沉池中的污泥部分回流至A级生物处理池,另一部分污泥至污泥池使污泥进行好氧稳定消化,减少污泥体积和臭气排放,消化池上清液溢流回到调节池进行循环处理。剩余污泥定期抽送出设备罐体外运处置。

      2、MBR主体工艺

      2.1、工艺原理。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Bioreactor,简称MBR)技术是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工艺。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

      2.2、工艺特点。

      MBR处理工艺对水质的适应性好,耐冲击负荷性能好,出水水质优良、稳定,不会产生污泥膨胀;池中采用新型弹性立体填料,比表面积大,微生物易挂膜,脱膜,在同样有机物负荷条件下,对有机物去除率高,能提高空气中的氧在水中溶解度;工艺简单,不必单独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池,占地面积少,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污泥排放量少,只有传统工艺的30%,污泥处理费用低,但一次性投资较高。

      2.3、工艺流程说明。

      由图2可知,污水经格栅进人调节池后,经提升泵进入生物反应器,通过PLC控制器开启鼓风机充氧,生物反应器出水经循环泵进入膜分离处理单元,浓水返回调节池。反冲洗泵利用清洗池中处理水对膜处理设备进行反冲洗,反冲污水返回调节池。通过生物反应池内的水位控制提升泵的启闭。膜单元的过滤操作与反冲洗操作可自动或手动控制。当膜单元需要化学清洗操作时,关闭进水阀和污水循环阀,打开药洗阀和药剂循环阀,启动药液循环泵,进行化学清洗操作。MBR工艺是高效膜分离技术与活性污泥法有机结合的新型污水处理技术,它利用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将生化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省掉了初沉池和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有效地达到了泥水分离的目的。活性污泥浓度因此大大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和污泥停留时间可以分别控制,而难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分解,大大强化了生物反应器的功能。


      3、SBR主体工艺

      3.1、工艺原理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BatchReactor,简称SBR法)是一种间歇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在运行操作上的最大优点是将曝气、反应、沉淀、排水等单元操作工序按时间顺序在同一个反应池中反复进行。其运行次序一般分为进水期、反应期、沉淀期、排水期和闲置期5个阶段,5个阶段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内,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反应池混合液的浓度以及运行状况等都可以根据进水水质与运行功能灵活操作。只要有效地控制与变换各阶段的操作,SBR法就能在一定的范围内适应水质、水量的变化;而且,在进水与反应阶段,缺氧(或厌氧)与好氧状态交替出现,有效地抑制了专性好氧菌的过量增长繁殖,同时,较短的污泥龄又使丝状菌无法大量繁殖,由此克服了常规活性污泥易使污泥膨胀的弊端。

      3.2、工艺特点

      采用SBR法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具有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的特点。该工艺不需设置污泥回流设施,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容积也小于传统连续式活性污泥法,易产生污泥膨胀的现象。通过调节运行,不仅去除COD,而且可以有效地脱氮除磷。该工艺对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出水水质较稳定,适合间歇排放的污水,可由PLC自动控制系统灵活控制运行工序。但SBR法属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排水时间短,且排水时要求不搅动沉淀污泥层,因而需要专门的排水设备(滗水器),且对滗水器的要求较高。上述原因导致采用该工艺作为主体工艺的一体化设备处理效率不高。运行费用低。


      3.3、工艺流程说明

      由图3可知,污水经过格栅去除掉较大的漂浮物,然后流入到调节池进行均质、均量。出水经提升泵提升后,进入主反应SBR设备池,由经曝气、反应、沉淀、排水一系列操作工序后,下部污泥进入污泥储存池,上清液经滗水器滗水后进入中间水池,经过消毒工艺处理后,作为回用中水或达标水体排放。进入污泥储存池的污泥经压滤后抽排外运,上清液回流至调节池。



      4、常用主体工艺技术经济对比

      现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量为120m3/d,对3种常用主体工艺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表1)。由表1可知,A/O主体工艺总投资费用和运行费用较低,在出水水质不作较高要求时,应优先考虑采用该主体工艺一体化处理设备;MBR主体工艺出水水质可稳定符合GB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但工艺设备相对复杂,总体投资与运行费用较高,建议土地利用成本较高的东部地区,发展较好的农村地区使用;SBR主体工艺对进水水质有很高的抗冲击能力,该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由于该工艺属于间歇式活性污泥法,对于进水水质、水量不稳定的地区,可以考虑使用此工艺。

      综合结论

      1、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投资低、能耗少、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管理方便等一系列优势,可以有效地缓解管网建设压力,适合农村地区分散式污水处理,在我国农村地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的常用主体工艺中,A/O主体工艺技术成熟,发展稳定,在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上体现出较大的优势;MBR主体工艺在出水水质及出水稳定性上更优,但投资和运营成本较高,管理方面相对复杂,随着膜组件生产工艺的不断发展革新,MBR主体工艺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SBR主体工艺流程简单,设备少,但由于属于间歇性活性污泥法,处理效率不高,且对滗水器的要求较高,常仅在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地区使用。对于具体的农村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主体工艺选择,应结合当地水质、水量的特点,综合上述技术经济因素予以考虑。